第一百三十九章 齐、中山破燕-《赵武灵王英雄传》
第(2/3)页
司马稠指着蓟城道:“城内守军不足十万。我们强势攻城,不足三日,便可一举拿下。”
匡章笑道:“将军,能否回答我三个问题。”
司马稠神色微动,“将军请说。”
匡章目视着蓟城,淡淡道:“蓟城乃燕国国都历经数百年风雨不倒,这是为何?燕国与北胡相邻,存国七百年而不灭,又是为何?燕太子平归国夺位,率十万大军兵临城下,即将获得胜利,反而落得大败,这又是为何?”
司马稠不答,反问道:“将军有如此三问,想必是有答案。我愿意听将军高论。”
匡章摆了摆手,苦笑道:“高论谈不上,愚解到是有。”
司马稠道:“将军请说,我洗耳恭听。”
“蓟城乃燕国国都,也是燕国中枢所在。国都破,国家亡。燕国北疆是胡人。胡人冬季缺粮,亦或者遇到天灾人祸,便会南下入侵燕国。燕国曾在山戎地攻击下,险些亡国。故而,城池修建,一定要固若金汤。蓟城已有数百年,历任燕君也是不断加固修葺。蓟城成为燕国第一城,亦是最难攻破的。”匡章注视着眼前地城池,叹道:“燕地乃苦寒之地。燕地之众能够修建出这样的城池。”
司马稠不乐道:“将军,我们来这里,不是为了欣赏这座城池的。”
“哈哈哈。”匡章长笑道:“蓟城数百年不倒,燕国七百年不被胡人所灭,燕太子兵临城下,最终兵败于此。其一是蓟城固若金汤,城内粮草储备充足,器械完善。其二,城池虽能在危难之时,能够抵挡外族。然,更重要的是燕国将士奋勇保卫家国。燕赵多苦寒,亦多悲壮之士。若不是子之之乱,燕国将士死者数十万,众人惶恐,百姓离心。我们安能不足五十日抵挡燕都。其三,城内的燕王子之,号称燕国当世名将,擅长攻防。太子平小胜,便轻视敌人,落得大败。”
“蓟城地势险峻,城高池阔,防守也是固若金汤。城内器械完善,粮草储备充盈。今十万大军驻守,又有燕王亲自登城督战。此战,的确是不好攻打。”司马稠问道,“按将军如此说,我们硬攻,不仅无果,还会付出沉重地代价。燕王据守不出,我们一年也攻不下蓟城。”
匡章笑道:“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城池。”
司马稠讥讽道:“山河之固,此国之宝也。燕国存七百年不灭,此乃山河之险,祖宗之灵。”
“昔三苗氏左洞庭,右彭蠡,德义不修,禹灭之;夏桀之居,左河济,右泰华,伊阙在其南,羊肠在其北,修政不仁,汤放之;殷纣之国,左龙门,右太行,常山在其北,大河经其南,修政不德,武王杀之。由此观之,在德不在险。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匡章扬声道:“若要国家长存,传至万世,不在山川之险,而在君王之德。”
司马稠仔细品味这句话的深意,拱手道:“闻将军之言,如获至宝。匡章将军,蓟城如何破之。”
匡章拱手回礼,“燕王子之乃人臣,夺了君位,此乃大逆。我们远道而来,讨伐不义之邦,就是为了匡扶正义,以正君臣之道。今,子之倒行逆施,灾祸连连,导致燕地大乱,死者数十万,众人惶恐,百姓怨声载道。子之无德,在险要的山河,亦不能保。”
司马稠乃聪慧之人,一点便领悟,笑道:“匡章将军是打算利用姬姓一族大做文章。”
“正是。”匡章点了点头,“百姓过不好,必会想念旧主。燕国本来就是姬姓天下。我们以姬姓大做文章,燕地之众便会痛恨子之,打开城门,恭迎我军。”
“匡章将军,利用姬姓,离间城内之众。此计不错。”司马稠犯疑道:“燕王哙在城内,我们如何利用。”
“燕王哙禅国子之,筑高台,告天地,山川大河。官吏、百姓多亲眼目睹。我们不可利用。”匡章唇角含笑道:“燕国大乱,百姓处于水生火热,乃燕王哙昏聩所使。燕地之众,不会说燕王哙昏聩,只会把矛盾转嫁给子之。燕地之众,越愤怒,对我们越有利。我们助燕太子平重登大位,形势不利于子之。”
司马稠问道:“燕太子平逃亡无终山,我们如何寻。”
“我们兵临蓟城,燕太子平知道这个消息。”匡章道:“我们不用找他,他也会出来找我们的。”
正在说话之际,齐将田盼前来道:“禀告主将,燕太子平到。”
燕太子平拱手道:“两国之恩德,如同再造。平,谢过两位。”
“太子,我们来晚了,让你受苦了。”匡章脸色一沉,问道:“太子在齐宫所说的话,可还记得。”
“平,莫不敢忘。”姬平道:“平得王位,以齐为尊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