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赵主父答道:“靖郭君之事,孤,素有耳闻。靖郭君出生被齐相田罂遗弃,后被田罂选为继承人,足以见得靖郭君之名,并非徒有虚名。” 楼缓道:“靖郭君之名,早已传遍诸侯。秦王才想着倚靠靖郭君打压芈八子等外戚势力。靖郭君曾为魏相,又为秦相,离秦归齐,便成为齐相。靖郭君成为齐相第一件事就是号召诸侯攻秦,这是为何?” 李兑答道:“秦人羞辱了靖郭君,靖郭君自然要伐秦雪恨。齐、韩、魏三国伐秦,不过是齐、秦两国私人恩怨。” “秦王截杀靖郭君,靖郭君狼狈归国,自然对秦国心怀怨恨。”赵王何又道:“靖郭君身居秦相一年之久,自然了解秦国。靖郭君见伐秦可成,便号召诸侯伐秦。此举,既是为公,也是为己泄恨。” “王上所言不错。臣相信靖郭君的判断,秦国可伐。”楼缓又道:“秦国诸公子之乱将秦孝公、秦惠王、秦武王三代帝王积累地将才内耗殆尽。如今的秦国,已无严君、张仪之流;又无嬴华、甘茂之辈。司马错虽能打,但也在巴蜀。秦无名将,岂能迎战诸侯。此战,秦必败。” “十几年,犀首号召诸侯伐秦,五国声势浩大兵临函谷。结果如何,孤,莫敢忘。”赵主父问道:“诸位所言不虚,秦无名将,难以迎战诸侯。但秦国号称四塞之地,函谷关又是秦国第一道险关,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。五国联军伐秦,就是因为攻不破此关,才无功而返。三国联军之势,是否能破了函谷。” 肥义也是亲身经历了五国伐秦之事,想了想答道:“主父说的不错。秦有函谷关天险,纵使三国联军势大,也大不过五国之势。三国联军想要亡秦,也非容易之事。” 诸臣也是一片沉默。五国之势,拿不下函谷关。三国之势,能攻下函谷关? 赵主父见众人陷入沉默,眸色宁静地问道:“十几年前,楚、韩、赵、魏、燕五国合纵伐秦,兵发函谷不克。五国为何拿不下函谷。” 肥义答道:“其一,诸侯离心离德;其二,秦国面对国难,上下一心;其三,就是因为函谷关天险。” 赵主父点了点头道:“秦国为何敢肆无忌惮攻伐诸侯,就是仗着函谷关天险。秦国占据函谷,进可攻,退可守。五国攻秦不克,也导致赵国与秦国征战不休。诸位莫非忘了修鱼之战、观泽之战、中都、西阳之战、蔺城、离石之战,我们伤亡了多少将士乎?” 众人见赵主父提起赵国不堪回首的岁月,悲愤道:“赵国战败诸侯,此乃国耻。臣等,不敢忘。” 赵主父问道:“寡人用了十几年,才让赵国摆脱内外交困,取得现在这个局面。我们合纵诸侯,拿不下函谷关,又会如何。” 赵主父见众人不答,又道:“我们就和秦国交恶。齐国吞燕,得而复失,皆因孤辅助燕质子职所致。我们数伐中山,齐国想法设法干涉中山国内政,也一直想将这一箭之仇,还给孤。孤,没有给齐国这个机会。一旦,我们合纵诸侯伐秦无果,东边有齐,西边有秦。赵国就会被齐、秦东西夹击,又该如何。” 肥义见赵主父思虑深远,忙道:“主父之言甚是。福祸相依,岂能忘之。战场之势,瞬息万变。三国伐秦,不一定会赢。秦国也不见得一定会输。” 赵主父又问道:“此战,将会持续多久。” 肥义想了想答道:“齐、秦相隔千里。少则一年,多则数年。” “秦国有劣势,也有优势。面对国难,芈八子和秦王也会放下个人恩怨,团结一致。秦人誓死守住函谷关,联军想要攻破,亡秦,也非易事。”赵主父缓了口气,又道:“你们看到了联军伐秦的优势,但也要考虑联军的劣势。联军取胜,再与速战速决。齐国千里西征秦国,这是兵家大忌。联军久攻不下秦国,粮草损耗巨大。战事陷入僵持,又会如何。” 楼缓答道:“函谷关久攻不克,联军士气受挫,必会离心离德。秦国见联军士气低靡,反戈一击。战事会如何,的确不好预料。” “秦国能够想到联合赵、燕制衡齐、韩、魏三国。”赵主父道:“足以见得,秦国并没有因为联军之势,举国恐慌,自乱阵脚。” “主父之言,让我想起了秦国使臣。”肥义回忆片刻,续道:“秦使没有因为联军之势,牺牲秦国的尊严,求助我们。” 楼缓也道:“臣离开咸阳之时,曾和魏冉有过对话。此人,有谋略,又善征伐,精通外交。芈八子能够在内乱之中,脱颖而出,成为大赢家,皆是魏冉等人之中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