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九章:釉料配方-《一口天价炒饭,老唐当场拜师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看到李逸拿出的这些粉料,耿万华瞬间快走了几步,来到了桌案前,死死的盯着粉料,一脸的震惊。

    他盯着粉料,惊讶问:“这些,是景泰蓝的釉料吗?”

    “不然呢?”

    李逸不以为然的反问了句,随后就动手调起了釉料。

    眼见李逸动手熟练的调着釉彩,耿万华看了眼蔡毅,两人都苦笑着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他们总算知道为什么李逸一直都自信满满了。

    原来人家根本就没打算把手里的正品万寿无疆碗当垫子,来进行复刻。

    人家手里是有釉彩配方的!

    景泰蓝的制作中,最重要的两个步骤,就是“掐丝”和“点蓝”了。

    在古代,这两个步骤都有专门的匠人负责,分别称之为丝工和蓝工。

    古时候向来认为丝工重于蓝工,因为丝工要完成打线,摽丝,掰丝,粘丝、焊丝等一系列的工作。

    而蓝工只需要调好蓝料,把它们填进丝工掰好的格子里,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。

    古代匠人向来认为,景泰蓝器物的纹饰,全在于丝工掰活儿水平的高低。

    在掰纹样时,要用到很多技巧,比如死克儿、弯、曲、外折等,所掰的丝的图案要求必须一致。

    所以丝工的手、脑与掰丝镊子的配合要非常紧密严紧,才能掰出理想的纹饰来。

    可在专家组复刻景泰蓝器物的时候,却偏偏是被釉料难住了。

    专家组消耗了很多景泰蓝器具,剥离了它们釉料的料层,分析了各种元素的含量。

    可在复刻的时候,他们尝试用类似的原料烧制,却始终达不到原品所拥有的效果。

    经过了多次的尝试后,他们最终还是放弃了。

    没有釉料的配方,他们就像是在靠一己之力,破解前人数百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智慧。

    如果用穷举法,说不定有些许的可能,复原出釉料的配方。

    但那需要很多的资金和时间。

    钱是小事,主要是没有人来做这件事。

    要忍受年复一年枯燥乏味的烧制,看不到希望,看不到成功的方向,待遇还不见得有多高。

    国内相关专业的学生本来就不多,愿意干这活儿的就更少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